上一页|1|
/1页

主题:70后以后的都需要知道的真相

发表于2011-05-24
 我这个帖子就是要帮助大家回顾、理清中国房地产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原来是什么状况,ZF通过那些手段完成了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又如何扶持这个产业发展壮大,从这个过程中无论多空,都会知道真相,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真正破局的关键点是那些,真要想调控,ZF该做什么,你无论有房没房该怎么看待。
我是典型70后,北京人。首先说说我童年记忆中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住房情景。我本人的户口经历了农转非,父母一方是农村一方是城市,所以对两边的情况都知道。
小时候,农村家里都是自建住房,村里无偿给户籍人口分配宅基地,个人自己出钱在宅基地范围内建房,那时候,用钱也买不到什么商品,所以农村人都有这个习惯,有钱就花在建房上,农村人比的就是谁的房子好房子多,进到房子里面大家其实都没啥东西。农村家庭孩子长大了户口单立出来,村里就又要再给新的宅基地用于建房,所以农村人住房子怎么发愁,主要愁得是手里没钱键不起像样的房子。这个体制延续到今天也没有变化,这个体制的最大好处是,土地的权属不是国有,而是集体土地,非国有就意味着相当于私有,这一点要命啊,比城市人强多了。之所以现在北京郊区农民被拆迁都跟发横财似的,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你不给钱真不行。现在回头看,北京的农村户口真是比城市好啊,可惜我转非了,我自己名下没有了获得土地的机会。
城里的住房,其实一点不新鲜,就是现在老说的福利分房或公租房。那会儿的人都想着熬到单位分房,没分房的就住公房,公房就是房管所的房。我过去住的平房,胡同大杂院,每间房都有房号(不是地址门牌号),那都是房管所的房,要向房管所付租金,当然那租金简直跟没有一样,房子坏了你得找房管所报修,想搬家你得问房管所别处有没有闲房或者跟别人换房,总之那时候没有房屋市场,统统是公租房,不过这公租房也不是ZF投资建造的,都是共产成国家的,房管所象征性收点钱,还是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前面的,虽然也没干什么正经事,但好歹没有盘剥。居民住房的主要问题不是钱,而是没房可住,这可不像农村土地富余,你够条件就给地,城里人娶妻生子最可能的选择就是挤住现有的房子,以我小时候为例,我父辈兄妹4人,加上爷爷奶奶,一共两间9平米的小房外加一件2平米的小厨房。怎么住下的呢,我记事以前不清楚,我记事开始是这样的:我爸去外地当兵,我妈还住农村,姑姑嫁人去婆家,二叔娶老婆用一间房,小叔干脆去外地生活了,爷爷找了一个值夜班的活,晚上不在家,我因为城里上学,跟着奶奶住一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