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听30后讲房子的故事

发表于2010-03-31

一路的流转变迁,关于住宅的记忆是不是已经模糊?来听爷爷讲房子的故事,一边回想,一边展望。

>>60年代筒子楼里的事

王小瓜听爷爷说起过家里过去的样子,那时候爷爷奶奶带着一家5个孩子住在面积只有30平米的筒子楼里,说起来也算是2居室,孩子睡外面一间,父母睡里面。没有客厅,更别提书房。

因为孩子多,实际上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不到5平米,一层住八户人家,厕所和厨房都是多家合用,小孩蹲在邻居家门口拉屎是经常的事,“私密空间”这个概念,对那一代人来说,完全是奢谈。

>>70年代食寝分离的空间

爸爸15岁的时候,一家人搬到了单位分的家属楼,五层高的楼房,一梯(楼梯)4户,王小瓜爷爷一家住在一套40平米的两居室里。

这个新家,跟10年前相比,区别不在于面积大,而是功能有了划分,实现了“食寝分离”,小方厅承接起用餐和会客的功能。

虽说有了“厅”,但并不实用,面积小、没有窗户,被夹在屋子中间,采光通风都不太好。

>>80年代有模有样的厨卫

80年代的房子不仅有独立的厨房和有模有样的卫生间,还具备了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童年的王小瓜,已经见识过大部分的家用电器,比如牡丹彩电、阿里斯顿电冰箱、蝙蝠牌电风扇。

最让孩子们陶醉的天地是阳台,打水枪、吹泡泡、放纸飞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90年代千屋一面的装修

90年代初期,房子的户型并没有大的突破,不过面积宽敞了很多。

入门,是餐厅,长长的过道两侧分别是厨房、卫生间、主卧、次卧,过道尽头是客厅。

这个时候的人们开始懂得用装修来弥补房子的缺陷。最标志性的“饰物”是塑料花式大吊灯,暖气片“千屋一面”地被三合板包裹,主人们还在客厅布置陈设架,把各种小饰品和照片、奖状摆放进去。

>>21世纪空间多元化

“大厅小卧”逐渐盛行起来,王小瓜成家买的第一套房子,客厅足足30平米,赶上爷爷一家七口早年住房的面积。

“两厅两卫”成为21世纪的新产物,两居以上的房子,多数都是两个卫生间。

窗户开始有落地窗、半开启式、飘窗等多种形态。厨房也可以装修成西式的开放式。

王小瓜还以一面玻璃作为卫生间和卧室的阻隔,因此“不雅”之举被奶奶嘲笑!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