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车辆线路双增 驶入智能时代 包头公交10年经历蝶变

发表于2012-12-04


发表于2012-12-04

曾经每当我们提到乘坐公交车,总会称“挤公交”,更有人自编顺口溜“宁可跑步去上班,不愿门前等公交,三十分钟过一趟,看你能不能挤上。”现如今,我市的公交车四通八达,不但线路增加,还实现了刷IC卡乘车,真正步入了智能时代,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利了。

发表于2012-12-04

公交通到家门口

10年前,想从城郊乘公交到市中心,要倒好多趟车,不少地方甚至没有通公交车。家住九原区银海新村的李敏对此尤为感触,由于银海新村地处城郊,公交车并未通到那里,4年前,每天上班的时候,李敏只能先从家骑20多分钟自行车到赵家店,再乘坐公交车上班。2009年,26路公交车延线至银海新村,李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曾经我最愁一早一晚上下班,尤其是冬天,把我冻得都想直接住到单位去,现在,我每天出门走不了多远就能坐上公交车,特别方便。”李敏说。


发表于2012-12-04

与李敏有同样感慨的市民并不少,从我市近几年公交年客运量便能看出来,在私家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我市公交客运量依然没有下降的趋势,年客运总量始终能保持在11405万人次,年客运周转总量保持在116408万人公里。

“我开公交车已经十几年了,最开始的售票方式是人工售票,车上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人负责驾驶一人负责售票,那几年的公交车环境跟现在简直没法比,车少人多,到站后等车的人都会蜂拥而上,且车里是冬天冷夏天热,售票员还必须把先后上车的每一个人都认住,否则车上人一多便极容易发生逃票的事情,有时候没盯住人还容易发生乘客与售票员争吵的情况,现如今都是IC卡无人售票车,车也变成了空调车,车内空间大了,乘客乘车的秩序也变得井然有序。”驾驶员刘师傅说。


发表于2012-12-04

步入智能时代

线路在增长,车辆在更新,售票方式有变化,我市公交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上世纪50年代初,运行在红星到磴口线路的几辆匈牙利生产的依卡露斯汽车,是包头历史上最早的公交车。60年代,国产单机车取代了洋车。70年代,北京产的铰接车来到了包头,成为了当时最常见的公交车。1998年,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在原包头市公交汽车总公司与原包头市运输总公司共同发起并组建后,在市区线路上更新了一大批车辆,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天然气清洁环保车的出现,同样也标志着公交从燃油时代向燃气时代跨进,车辆的档次和乘坐舒适度都明显提升。


发表于2012-12-04

近几年来,公交运输集团相继调整、改造、新开公交线路达20多条,长途线路达40条,相继投资1亿多元购置环保燃气车辆,使运营车辆成新率达70%以上,极大提升了乘运条件。从2011年至今,公交集团公司自筹2500多万元对200多个候车廊和站牌进行了改造,投资500余万元建成年检能力6000只钢瓶的车用钢瓶检测站,为公交车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发表于2012-12-04

2009年8月,包头市陆续在全市各主要街道开辟公交专用道后,公交车行驶在道路上变得更加顺畅,乘客们乘车时也变得更加安全有序。

十年间,我市公交的保有量从2003年的496台,增长至如今的608台。公交线路从以前的34条增加到目前的37条(其中包括撤并和新开的线路)。2004年5月18日,包头市内12条线路实行无人售票制度,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无人售票制度线路便从12条增加到29条。2011年,我市首先在5路、10路等公交车上实施了IC卡售票方式,随之5路、10路与35路率先开始分段计价,也正是从那时起,包头公交沿用了多年的有人售票和无人售票同时并用的月票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2012年3月15日,全市公交实现了29条大公交线路GPS智能调度全覆盖,正式步入了智能时代。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