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购房指南:买房必须要做到的四“不” 买房谨防五大缩水陷阱

发表于2013-01-16

不买房几个关键点不外地段、归属于地段及未来发展的配套、户型、产权合法性、有关房屋买卖的相关支出、营销时代带来的一些非折扣优惠及开发商价格策略识别、房源销控等。对于这些环节,你可能“熟视无睹”,但如果做足买房功课,也可能转化为“熟能生巧”。

发表于2013-01-16

不要以地价判断地段

判断地段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结合需求进行,比如你是自住买房,交通通达时间与生活配套是主要判断标准,能够满足职场要求以及日常生活所及就可了。

发表于2013-01-16

不要以地价判断地段

判断地段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结合需求进行,比如你是自住买房,交通通达时间与生活配套是主要判断标准,能够满足职场要求以及日常生活所及就可了。

发表于2013-01-16

不要以城市功能区判断配套成熟与否

现在城市发达,功能区不断更新,商务区一定适合置业,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

商务区包括金融商务区,都只是经济增长点的设置而已,与买房关系不大,相反开发商却把这些当做利好因素计入了房价,所以买房远离一些噱头式功能区更好一点。

发表于2013-01-16

不要贪便宜

买房合法看起来非常简单,看看五证即可。但事实非也。有些50年产权用地建设的小型多功能公寓,看起来账是非常好算的,但你要懂得如何深入开发商内部来体会订价机制。往往这类公寓单价是高于住宅单价的,因为受众面扩大了。

发表于2013-01-16

不要参与卡式销售项目

如果每个买房人都能够理性认真地对待买房选房,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消费意向,开发商涨价的随意性将会下降许多。

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排队选房,通过需求集中来刺激价格上涨与调控房源。如果按照前述,对地段、配套、销售中的一些做法、对开发商释放的便宜房有深刻认识,你也就不用追涨了,有合适的就买,没有合适的就再等等看吧。

发表于2013-01-16

买房、看房、聊房、住房……不要再苦苦寻找浩瀚网海中那一条条链接了,快加入乐居购房QQ群,专业的客服人员、资深的物业管理、各大楼盘的业主资讯……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信息。

发表于2013-01-16

如今,在买房置业中“缩水”现象屡见不鲜。房屋面积、层高、规划配套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缩水现象。产生这些缩水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购房者对于购房合同了解得不够全面,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开发商设置的陷阱中,有的“缩水”会让购房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但目前一些购房者对这些“缩水”陷阱却浑然不知。

对此,记者走访了一些省会房地产行业相关律师和房地产专业人士,从消费者购房的实践和律师及房地产专业人士看来,购房缩水的现象不容小视。

发表于2013-01-16

面积缩水

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都要在合同中约定

事件点播:张先生预购了一套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建筑面积为102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为81平方米。还约定如果产权登记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建筑面积发生误差,比例绝对值低于3%时据实结算,超过3%时,买家可退房。交房后,张先生委托某房产测绘单位重新测量,发现总面积与约定一致,但套内建筑面积比合同约定少了4%。张先生要求退房,但开发商认为不存在违约。

专家点评: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建筑面积与约定面积不符时,合同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误差比例在3%以内的双方据实结算,若超过3%买房人可要求退房并主张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专家提醒说,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约定细节。因此建议买受人在签合同时,要把建筑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都作约定。

发表于2013-01-16

层高缩水

要明确约定违约赔偿数额

事件点播:某楼盘多位业主一起与开发商签订了预售合同,合同约定房屋层高为2.9米。交房后,有业主发现房屋质量保证书中注明的层高有的为2.8米,有的为2.9米。于是业主作了自测,结果发现高度为2.6米—2.62 米不等。当业主们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时,开发商却推说是销售公司在制作预售合同文本时的笔误。

专家点评:从法律上讲,合同首采文意主意(以写入合同的文字为准),所以仅仅以笔误为由不能影响违约事实。商品房层高与合同约定不符属于违约行为,须承担违约责任。如果业主没有约定开发商赔偿数额,法院只能从合理性角度出发,酌情确定赔偿数额,而这种赔偿数额一般低于业主的预期。专家提醒说,对待层高“缩水”要明确约定违约赔偿数额,建议买房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违约赔偿数额。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